畅想华章传临>灵异小说>为官 > 第17章第十七章大计划
    乔洛蔚并没有立刻答应杜言什么,而是提出要先考察一下杜言一再提出的“一地三镇”这个发展概念的可行性之后,才能做出决定。

    杜言对乔洛蔚的这个说法倒是认同,他看得出来,不论是乔洛蔚还是宋嘉逸都不是那种纯粹依仗家里背景的人物,事实上除了受到时代的约束,杜言对于宋嘉逸能那么敏感的就抓住未来国家经济政策的重点,而乔洛蔚只是听了他的一些笼统的阐述,随便一问就往往能切中要点的能力,却是暗暗佩服不已。

    他很清楚,自己是占了多出将近一个时代的常识,而这两个人,却是实打实的真正本事,尽管这其中多少有着信息不平衡的因素,可是正如杜言所说,同样一杯清水,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看法。

    也如同他提出的那些观点建议,如果说给李培政,就未必能得到足够多的共鸣。

    以大青乡为中心,发展平陵的一地三镇,这是杜言在很早时候就确定下来的目标。

    为了这个目的,他在感刚刚成为李培政秘书的时候就开始收集资料,借用早于这个时代二十年的经历和经验,杜言在心里早早的勾勒出了一副经济脉络图,而这副脉络图迄今为止的终点,是定在太华市。

    从跟随李培政伊始,杜言的眼光就没有停留在平陵。在他的记忆里,李培政最终是要离开平陵进入太华市的,不过很遗憾的是,他却没有再上一步,而是在太华常务副市长这个位置上停下里脚步。

    导致李培政黯然下台的原因很多,这固然和当时河西省骤然剧变的政治局势有关,但是自从杜言来到李培政身边后,他也逐渐看出,这与李培政在经济建设上缺少足够大的气魄,或者说是水平欠佳也不无关系。

    李培政是个很典型的正统官员,也许他有的是一腔为官父母的热忱,但是在国内大力提倡经济发展,用经济数字做为衡量官员水平的标准下,李培政的能力就捉襟见肘了。

    虽然这在拥有后世观念,已经见过太多以gdp为目的,甚至不惜牺牲长远利益,只图眼前成绩的杜言看来,未必就是一个坏事,做为地方官员,太过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发展,也许短期内成绩斐然,可从长远看也许就埋下了隐患。

    但是在如今的大气候下,李培政这样的官员显然是不太吃香的。

    而杜言知道,现在的自己虽然不再是李培政的秘书,与李培政的关系却是更加紧密,这不只是因为自己“救了李培政一命”,而被外人已经完全看成李培政的人,更重要的是,他如果想实现自己心目一地三镇的目标,就必须获得李培政的全力支持!

    毕竟他只是大青乡的镇长,要想整合大青乡,双堆,琉璃集这三个镇子,如果没有李培政的支持,不但是寸步难行,甚至就是妄想。

    所以在狠狠的“敲诈”了乔洛蔚之后,杜言回到大青乡就把之前已经收集的资料再次整理了一下,做好了更详尽的准备。

    乔洛蔚虽然对杜言的无赖有些不满,可还是遵守了和他的约定。

    几天后,乔洛蔚带着赵小云再次来到大青乡,不过这一次做为投资商,是镇委书记石长庚接待的她。

    上次常委会后,石长庚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异样,和杜言走在一起时他依旧是笑容满面,两天前在一次参加镇农机委的年底总结会议上,在杜言讲话之后,石长庚更是盛赞杜言对未来一年镇农机委的展望指示,所具有的高超水平,这让台下的干部们都不禁暗暗奇怪,不是听说石书记和杜镇长已经掐起来了吗,怎么看着不是那么回事呢?

    对乔洛蔚的到来,石长庚也是很高兴的,虽然隐约知道这是因为杜言的关系,可引进资金本身就是一个政绩的表现,虽然这个时候经济发展还没有成为考核干部的硬性指标,但是能让一笔资金落户大青乡,总能体现出新书记与前任不同的工作水平来。

    乔洛蔚的到来不但让大青乡的干部耳目一新,甚至整个镇子都引起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轰动。

    关于因为这么一位外地来的大美人,引起的镇委会上的斗争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。原本国人就热衷于关心这种事,即便只是小镇上的政治斗争,如果再牵连上一位看似神秘的美女,其中的吸引力绝对是具有杀伤力的。

    所以当看到石长庚陪着乔洛蔚在镇上考察时,各种传言就已经开始散布,其中固然有还算有些依据的,不过更多是“争风吃醋”“横刀夺爱”这一类不那么靠谱的小道消息。

    杜言没来得及能和乔洛蔚碰面,他之前一天已经下村子去做年终扶农调查去了。

    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什么,农机委派的那个陪他下村子的工作人员,正是之前彭俊提议和陈四有对调的胡学聪。